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臺灣人

臺灣人是指居住在臺灣與其後代。由於今日多以「台灣」一詞代稱中華民國,「台灣人」一詞在廣義上也可指中華民國實際管轄領土(台澎金馬)的居民
在日常使用中,此一詞語具有多種涵義,其範圍可能是指:
參見:本島人本省人台灣原住民
  • 除台灣以外的中華民國有效管治區域(金門馬祖)對於台灣本土及其附屬島嶼、澎湖群島人的稱呼。
  • 1949年前後,滯留或居住於其他地區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台灣人及其後裔,不一定持有中華民國國籍,僅籍貫為台灣,但本人不一定出生或居住在台灣。在海外一般通稱華人華裔,本土意識較重的會自稱為「台裔」。
  • 界定一個人是否為台灣人需要考慮的因素,除了以上因素以外,亦有人認為還有其本人和其他人(主要是與之關係密切的人)的認同(價值觀因素)也非常重要,甚至在台灣Holo人的口語稱謂中,部分習慣以「台灣人」稱謂自己,對其它同住台灣族群則稱「客人」、「原住民」、「外省人」。
  • 與族群人口分佈的相關統計,請參見台灣人口台灣四大族群
  • 國際上英文名稱為Taiwanese

[編輯] 定義

台灣歷史的觀點來看,「臺灣人」這個詞彙,在不同的歷史時空以及不同的情境脈絡下,其實有不一樣的意涵。根據研究,至少可以指出「臺灣人」這個語彙的三種不同的指涉。
最狹義的用法,指的正是「Hô-ló人」這個族群。施正鋒(1997,80-1)認為河洛人會自稱為台灣人的原因是由於「該族群大規模移民來台墾殖較早,自然有利於產生對這塊地的認同」。
「臺灣人」的第二個用法,是與「外省人」或「大陸人」對照使用,指的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native Taiwanese),即一般所謂的「本省人」。在這個定義下,除了上述第一種用法的「河洛人」以外,所謂台灣四大族群當中的「客家人」和「原住民」,也都被包括在「台灣人」這個語彙裡面(施正鋒1997,81)。但同樣的情形,在潮州地區也有,潮州人稱自己、客家廣府(白話仔)族群以外的人為「外省仔」,其「外省」的用法和台灣人一模一樣,所以此一用法,是否有更早的同源關係,值得探究。
「臺灣人」的第三種用法,則是等同於「台灣的住民」(resident Taiwanese),也就包括了所謂台灣四大族群當中的每一個族群。這個用法不僅是最廣義的,其實也是比較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的,同時也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為大多數的台灣人民所認可接受的一種定義。3
造成這個新定義的可能原因有:第一,「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間的摩擦,在經過長久的通婚、共事以後在日漸縮小當中。第二,「外省人第二代」,基本上也都是在台灣出生長大,而客觀上缺乏了對中國大陸原鄉的經歷,對台灣的認同要高於他們的上一代。最後,這也和國際和政治等環境因素的變化有關。然而,即使是第一代外省人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治理的中國大陸,也是持「台胞證」被視為「台灣人」。使得外省人中國大陸的認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不管甚麼角度來看,在台灣,反對最後一種「台灣人」(「台灣的住民」)的定義的人很少,儘管很多年紀比較大的人,依舊無法改變照自身語言對「台灣人」這個語彙的定義。因此,從今天看來,「台灣人」這個語彙,包括了台灣所有的住民,而不限於前兩個相對狹隘的定義。

[編輯] 參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