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羅馬書 第十三章



      本篇是保羅在羅馬第三次推行福音所釋放的訊息,我個人認為對於神的權柄也沒有任何的
懷疑和測試、試探。孟子、孔子的思想中庸之道,沒有任何偏倚的想法。
  1. 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的。凡掌權的都是所命的。
  2. 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罰。
  3. 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懼怕,乃是叫作惡的懼怕。你願意不懼怕掌權的嗎?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稱讚;
   各位憂國憂民呀! 只要行善就好了。行善在佛教的世界中有佈施…等等。逆天而行,也只是要真正的善行出現,就是要得到別人的心悅誠服。以身作則,凡事盡力就好。



  1. 因為他是神的用人,是於你有益的。你若作惡,卻當懼怕;因為他不是空空的佩劍,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罰那作惡的。
  2. 所以你們必須順服,不但是因為刑罰,也是因為良心。
  3. 你們納糧,也為這個緣故;因他們是神的差役,常常特管這事。
  4. 凡人所當得的,就給他。當得糧的,給他納糧;當得稅的,給他上稅;當懼怕的,懼怕他;當恭敬的,恭敬他

              (健保、勞保都是要交上去的)

  1. 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
  2. 像那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貪婪,或有別的誡命,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
  3. 愛是不加害與人的,所以愛就完全了律法。
  4. 再者,你們曉得現今就是該趁早睡醒的時候;因為我們得救,現今比初信的時候更近了。
  5. 黑夜已深,白晝將近;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兵器。
  6. 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
  7. 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

讀書的方法

     讀一本好書如入芝蘭之室,但是應該以自己為主體,讀為輔,才不會被書的思想給左右,有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

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

我不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我並不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我是一個機會論者,懷疑論者。

國家機器的看法

 學生時代,我曾經對教授提出的李宗吾的厚黑學他本人是如此嗎?後來老師回答他應該跟裏面的人是不一樣的,提國家機器的人應該只是思想上的改變,並不是影響全部的系統,我想提出國家機器的人,應該是很守法的。

專業過日子

    什麼是專業? 我想跟天生的本能有關。媽媽的母愛是天性,父親對孩子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清潔工每日到社區打掃,粗工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完善,大學生在出社會成為
一個社會有用的人,不學油條,不隨便動怒,就不會發生影響社會正常的發展。專業就是做你想做的事情,然後,己豫立而立人,己豫達而達人。經過土地公廟,聽到隔壁吵架,你去死好了?,我認為可以改個話,你去活、活好了、活得好、活的自在,活的專業。

金剛經

     個人認為,身體髮膚,不敢毀傷。佛魔曾在釋迦牟尼佛前現身,您如果能以筆為骨、及為紙、血為墨,我就可以告訴你禪天的事。釋迦牟尼佛隨之而做,而後佛魔消失。
      改變不了別人,就改變自己,能夠做好自己的本份,那就阿彌陀佛啦。我覺得人生就像是
一則希臘故事一樣,將球推往山頭,再後再滾回來,不斷的推但沒有辦法達到目標的悲觀情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以慈悲心包容寬容,但至少不造口業,不隨發表未經慎思的言論,這樣一來,就減少了許多的爭端。釋迦牟尼佛也好、佛魔也好,世間人每個人皆為菩薩,我時時反省,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每個人皆有其使命,每個人皆為自信佛,今天寫到這裡。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七之一古歙門人成時編輯


      

現代文學分為幾種種類?.

一、現代詩

二、小說

三、散文

四、報導文學

五、美學、理論與文學史

六、網路文學

七、兒童文學

八、綜合類



一、現代詩

(1)白話詩:民國以後,文學語言改用白話,以白話寫成的詩,稱為白話詩。



(2)自由詩:民國以後白話詩沒有一定的格律限制,相對於絕句、律詩、詞、曲的格律詩而言,稱為自由詩。



(3)新詩:相對於絕句、律詩、詞、曲的舊體詩而言,稱為新詩。



(4)現代詩:相對於絕句、律詩、詞、曲的古典詩、傳統詩而言,稱為現代詩,這是廣義的現代詩(現代的詩)。狹義的現代詩,則指1956年紀弦組織現代詩社,創立現代派,奉行現代主義,提倡橫的移植,強調知性所創作的詩(現代派、現代主義的詩)。



二、小說



文學革命發生以後,現代小說可說是在各種文學體裁中,起步最

遲而又能取得最顯著成積的。



關於現代小說的誕生和發展,沈雁冰曾分別有過明確的介紹。先

說誕生期。沈雁冰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一集導言》裏敘述:「

民國六年(一九一七),《新青年》雜誌發表了《文學革命論》的時

候,還沒有新文學的創作小說出現。」又說:次年,魯迅的《狂人日

記》在該雜誌發表了,這便是中國現代創作小說的真正開端。一九一

九年一月以後,嘗試創作小說的漸多,也不過「三數人」,沒有「成

功的作品」。一九二一年一月的《小說月報》的「創作」專欄,「作

者不過十數人」。這便是當時的實際情況。





三、散文



現代散文發展時程甚短,比起古典散文浩瀚緜邈、大家競出,繁乎著作,自難比並。新文學運動之後,現代散文方才起歩,以「引車賣漿者流」的白話為本,以歐西小品﹝Essay﹞為法,名曰「小品散文」或「小品文」而發其端緒,至今不逾百年。近百年的現代散文書寫,名家固多,體製則尚賴補闕;文類雖成,特質也有待強固。從早期魯迅創新的雜文、林語堂提倡的小品,到余光中、楊牧以現代詩意象綴華的現代散文,溯其源流,不外中國古典文、傳統白話小說以及西洋散文三者,其後由於不同時空生活用語的演化與涵詠,在作家的融合雕鑄、吸收創發之下,逐漸脫出中國古典散文、西洋小品的複製與摩寫,而建立了比較明晰、獨特的面貌。



尤其近四十年來,現代散文在台灣的發展,老將新秀,投入者多,風格獨樹,質美量豐,已經與現代詩、現代小說形成鼎立之勢,現代散文自成一格,不再只是文學書寫的餘緒。不過,由於散文形式開放、題材無限,書寫分類尤其難以界分,從古典文辭,如姚鼐分論辯、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記、箴銘、頌贊、辭賦與哀祭等十三類,到楊牧將現代散文分為小品、記述、寓言、抒情、議論、說理與雜文等七類,都可看出散文書寫題材的龐雜、形式的多變。



但無論題材如何龐雜,形式如何多變,雜中自有純一、變中亦有恆定,現代散文基本上以作家的生命經驗和生活省思為內容,藉以表現作家個人人格、思想、感情與文字風格,則是共通的。劉勰《文心雕龍》〈徵聖〉說:「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就是此意,簡言以達旨、博文以該情、明理以立體、隱義以藏用,雖屬古文撰寫的方法學,在現代散文中也不乏大家活用,因而展現了現代散文生動活潑、多采多姿,千巖競秀的風貌。



顏崑陽,在眾多的現代散文家之中,屬於可以融通古今、鍛鍊詞藻,而體要該備,情信辭巧的作家。他的散文,每能於細微瑣碎日常經驗中剔點莊重深刻的生命意義;也能在擾攘困頓的社會現實中抓攫冷峻撼人的生活真相;加上他對莊子哲學的精研,思想體系的認識,更使他的散文世界自然散發著天道與人世相諧的思想,不為外物的炫麗繽紛所惑,不被內心的七情六慾所羈,而能超越現代散文的纖柔萎靡,展現寬閎博大的景觀,達到一如劉勰所說:「精義曲隱,無傷其正言;微辭婉晦,不害其體要。體要與微辭偕通,正言共精義並用。」的境界。放諸當代散文名家,顏崑陽在散文的體要建構和微辭技巧的運用上,都屬佼佼者。



四、報導文學

絕 大 多 數 討 論 臺 灣 報 導 文 學 起 源 的 文 獻 , 都 以 為 此 一 新 生 的 次 文 類 源 於 七 ○ 年 代 , 其 實 不 然 。 報 導 文 學 的 書 寫 範 示 , 是 不 是 一 定 要 像 文 學 獎 的 得 獎 作 品 , 長 篇 累 牘 , 學 術 意 味 盎 然 ? 其 實 從 文 學 史 的 考 察 觀 之 , 目 前 既 有 的 書 寫 體 式 , 亦 不 無 改 變 的 可 能 , 因 此 , 追 索 臺 灣 報 導 文 學 誕 生 的 歷 史 線 索 , 實 在 是 一 件 讓 人 興 味 盎 然 的 工 作 。



  臺 灣 報 導 文 學 的 誕 生 , 遲 於 臺 灣 新 文 學 在 一 九 二 ○ 年 代 的 風 起 雲 湧 , 一 直 要 到 一 九 三 五 年 以 後 才 由 楊 逵 吹 響 號 角 , 才 開 始 萌 發 生 機 。 一 種 文 類 的 產 生 , 必 須 仰 賴 客 觀 的 環 境 。 報 導 文 學 的 興 起 與 飛 揚 , 必 然 和 媒 體 環 境 變 遷 、 社 會 運 動 和 文 學 運 動 等 客 觀 條 件 , 有 著 密 不 可 分 的 關 係 , 也 受 到 客 觀 環 境 的 牽 動 。



  在 清 代 的 臺 灣 , 並 沒 有 符 合 現 代 大 眾 傳 播 媒 體 特 徵 的 報 業 , 也 就 沒 有 形 成 報 導 文 學 的 客 觀 條 件 。 直 至 一 九 ○ ○ 年 時 , 大 量 自 日 本 本 地 的 移 民 潮 湧 進 臺 灣 , 超 過 三 萬 八 千 人 移 居 臺 灣 各 地 , 也 形 成 都 市 型 態 的 人 口 結 構 。 報 紙 與 雜 誌 一 時 之 間 成 為 政 治 圈 、 商 業 界 渴 求 的 媒 體 , 尾 崎 秀 真 描 述 的 : 「 一 時 之 間 湧 進 的 內 地 人 , 對 於 報 紙 的 需 求 甚 於 一 切 … … 」 頗 能 反 映 當 時 社 會 的 氣 氛 。 於 是 在 一 八 九 六 年 開 始 , 《 臺 灣 新 報 》 與 《 臺 灣 產 業 雜 誌 》 接 續 發 行 , 將 日 本 內 地 大 眾 傳 播 樣 式 移 入 臺 灣 。 在 殖 民 地 言 論 管 制 政 策 夾 縫 下 生 存 的 本 土 媒 體 , 隨 著 管 制 政 策 時 而 鬆 弛 , 時 而 緊 張 , 也 有 令 人 驚 豔 的 表 現 。 如 於 一 九 ○ ○ 年 八 月 由 臺 北 辯 護 士 會 之 主 要 成 員 所 創 刊 之 《 臺 灣 民 報 》 , 首 度 開 拓 了 民 間 輿 論 的 空 間 。 一 九 二 二 年 在 日 本 的 臺 灣 留 學 生 , 辦 的 第 一 本 臺 灣 政 治 運 動 的 機 關 刊 物 《 臺 灣 青 年 》 , 其 後 改 名 為 《 臺 灣 》 , 雖 然 只 存 續 到 一 九 二 四 年 , 但 文 學 史 上 公 認 臺 灣 新 文 學 起 點 的 作 品 , 如 謝 春 木 ( 追 風 ) 的 詩 文 , 都 是 發 表 於 其 上 。 新 的 報 刊 出 現 , 也 帶 來 了 白 話 的 報 導 文 體 , 促 成 了 新 文 學 運 動 的 多 重 可 能 性 , 也 帶 來 了 社 會 運 動 與 政 治 運 動 的 訊 息 。



  在 大 眾 媒 體 的 衝 擊 下 , 臺 灣 文 化 界 開 始 體 會 , 反 日 運 動 不 能 單 靠 武 力 , 必 須 喚 起 民 眾 、 普 及 文 化 、 提 昇 臺 灣 人 的 知 識 水 準 , 才 能 與 日 本 對 抗 。 所 以 , 一 九 二 ○ 年 代 也 是 臺 灣 政 治 運 動 的 鼎 盛 時 期 , 臺 灣 湧 現 許 多 政 治 運 動 、 社 會 主 義 運 動 、 農 民 運 動 、 工 人 運 動 , 和 無 政 府 主 義 運 動 。 以 一 九 二 一 年 開 始 的 「 臺 灣 議 會 設 置 請 願 運 動 」 為 代 表 , 經 過 十 四 年 的 努 力 , 繼 續 十 五 次 的 請 願 , 帶 動 了 社 會 運 動 的 風 潮 。 而 文 化 上 的 啟 蒙 者 則 為 同 年 在 臺 灣 成 立 的 「 臺 灣 文 化 協 會 」 , 加 上 「 臺 灣 工 友 協 助 會 」 、 「 臺 灣 工 友 聯 合 會 」 、 「 臺 灣 農 民 組 合 」 、 「 臺 灣 民 眾 黨 」 、 「 臺 灣 共 產 黨 」 、 「 臺 灣 左 翼 文 化 聯 盟 」 等 組 織 前 後 存 在 , 激 盪 出 各 式 各 樣 的 新 思 潮 與 行 動 主 張 。 但 隨 著 一 九 三 一 年 以 後 , 日 本 在 亞 洲 大 陸 發 動 軍 事 侵 略 , 對 殖 民 地 言 論 管 制 改 採 取 高 壓 政 策 , 假 以 有 效 率 的 官 僚 體 制 運 作 之 下 , 臺 灣 當 時 的 政 治 、 社 會 運 動 , 不 免 一 一 遭 到 瓦 解 與 肅 清 。



  臺 灣 知 識 分 子 反 抗 運 動 的 使 命 並 未 隨 之 消 退 , 文 學 家 挺 身 繼 承 了 左 翼 政 治 運 動 的 精 神 。 臺 灣 作 家 在 一 九 三 二 年 成 立 的 「 臺 灣 文 藝 研 究 會 」 與 「 臺 灣 文 藝 協 會 」 , 企 圖 從 文 學 工 作 入 手 , 以 文 化 形 體 使 民 眾 理 解 民 族 革 命 , 以 文 學 介 入 社 會 與 政 治 的 雄 心 是 極 為 深 切 的 。 及 至 一 九 三 四 年 全 島 作 家 匯 集 在 「 臺 灣 文 藝 聯 盟 」 的 旗 幟 下 , 喊 出 「 寧 作 潮 流 先 鋒 隊 , 莫 為 時 代 落 伍 軍 」 的 口 號 。 值 此 之 際 , 也 在 行 列 中 的 楊 逵 之 所 以 發 出 推 動 報 導 文 學 的 先 聲 , 他 在 一 九 三 七 年 二 月 五 日 的 《 大 阪 朝 日 新 聞 》 臺 灣 版 上 發 表 了 〈 談 「 報 導 文 學 」 〉 ; 同 年 四 月 廿 五 日 , 又 在 《 臺 灣 新 民 報 》 發 表 了 〈 何 謂 報 導 文 學 〉 兩 篇 短 文 , 簡 要 地 界 定 了 報 導 文 學 的 特 質 。 繼 而 同 年 六 月 , 楊 逵 在 《 臺 灣 新 文 學 》 雜 誌 上 發 表 了 〈 報 導 文 學 問 答 〉 一 文 , 強 調 開 拓 臺 灣 新 文 學 , 報 導 文 學 是 一 個 基 本 的 領 域 , 可 以 讓 作 者 走 出 書 房 , 尋 求 抽 象 與 具 體 、 理 論 與 實 踐 、 思 考 與 觀 察 之 間 的 關 係 , 以 期 能 把 握 社 會 事 物 的 真 面 目 。



  作 為 臺 灣 左 翼 文 學 作 家 的 代 表 人 物 之 一 , 楊 逵 希 望 以 報 導 文 學 的 形 式 洗 滌 文 學 中 頹 廢 、 去 勢 或 流 於 空 泛 的 弊 端 , 強 化 文 學 的 社 會 性 , 其 用 心 與 一 九 三 ○ 年 發 源 於 上 海 的 ‘ 中 國 左 翼 作 家 聯 盟 」 , 力 倡 以 報 告 文 學 揭 露 工 人 對 資 本 家 剝 削 的 猛 烈 反 抗 、 農 村 貧 困 破 產 的 景 象 、 動 蕩 不 安 的 城 市 生 活 , 可 說 同 樣 具 有 批 判 、 反 省 與 進 步 的 氣 息 。 也 頗 能 反 映 出 報 導 文 學 與 以 虛 構 見 長 的 小 說 、 現 代 詩 與 散 文 最 大 的 不 同 , 應 當 就 在 於 其 強 烈 的 進 步 傾 向 性 和 改 造 論 , 在 創 作 的 目 的 上 , 報 導 文 學 有 著 干 預 生 活 、 改 造 生 活 的 特 質 , 自 與 倡 言 反 對 文 學 表 現 任 何 思 想 、 內 容 和 意 義 , 一 味 追 求 技 巧 的 玩 弄 的 現 代 主 義 格 格 不 入 。





五、美學、理論與文學史



六、網路文學

網路文學學術上慣稱為「超文本文學」(hypertext literature)或「非平面印刷的文學」,大體上指利用全球網際網路進行文學傳播,或將文字與動態網頁、動畫、超連結設計(hyperlink)或互動書寫(interactive writing)等形式整合,所創作出的文學作品。



網路寫手

在網路文學發站的初期,一群專注於在「電子佈告欄」(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s, BBS)上發表文學創作,以及發表文學評論意見者,可稱之為網路寫手。這種源於草根的自發性文學社群集結精神,到了92到93年間各大學紛紛在網際網路設立BBS後,可說發揮得淋漓盡致,許多新生代作家網路寫手的方式崛起,先受到網路上的讀者歡迎,再透過平面出版的方式發行書籍。



文類革命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的Bernstein(1998)教授,就主張網路「書寫」是一種新的語言,讓實驗者透過電腦科技揉合各種文學技法,創造並重行建構新的語彙與語言。換句話說,網路文學作品可以是整合文字、圖形、動畫、聲音的「文本」,在其上不僅「文類界線泯滅」,這一種跨界藝術的步伐非常的大,已經不僅止於純文字的表現,所以不妨稱呼這種數位化的創作為一種「文類革命」,或是一種「新文類」。



七、兒童文學



八、綜合類

急!請問聯合文學獎得獎作品可以在哪裡找到?.

台大~國學導讀/文學概論~使用的版本?

1.文學概論 今年是方瑜教授開課

 
照往年教授老師上文概並沒有課本 只有她自己編寫的講義

 
不過老師在上課中會提到很多參考書目

 
2.國學導讀  今年是彭美玲 教授開課

 
網站上有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認識國學》,張蓓蓓,臺北:臺灣書店
《國學導讀》,羅聯添等,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國學導讀》,邱燮友等,臺北:三民書局
《經學通論》,葉國良、夏長樸、李隆獻,臺北:大安出版社
《先秦文史資料考辨》,屈萬里,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中國歷史研究法》,梁啟超,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史部要籍解題》,錢穆,臺北:三民書局
《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啟超,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中國政治思想史》(上),蕭公權,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先秦散文綱要》,譚家健等,臺北:明文書局
《古代詩文總集選介》,張滌華,臺北:國文天地出版社
《類書簡說》,劉葉秋,臺北:國文天地出版社

 
另外據知識+回答國導使用的書為

 
《國學導讀》
 編著:羅聯添 戴景賢 張蓓蓓 方介
 主編:國立編譯館
 出版者: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經學通論》
 著者:葉國良 夏長樸 李隆獻
 發行所:大安出版社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6110303607

 

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哪裡有笑話的網站.

知識問題|

哪裡有笑話的網站

發問者:無聊 ( 初學者 5 級)
發問時間:2006-03-22 06:08:07
解決時間:2006-03-22 16:27:26
解答贈點:5 ( 共有 0 人贊助 )
回答:1 0 30
[ 檢舉 ]
網友正面評價 80%
哪裡有笑話的網站
除了雅虎的ㄛ
最好多一點
我需要

    最佳解答

    • 發問者自選
    回答者:karen ( 研究生 5 級 )
    回答時間:2006-03-22 06:25:48
    [ 檢舉 ]

    轉載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100613461
    繁體中文:
    1. 一抹深藍的畫紙:
      有笑話、智商測驗、鬼故和心理測驗。
    2. 一按來笑話:
      提供笑話、網上遊戲、歌曲下載及聊天室。
    3. 小妖精的窩:
      這裡有爆笑的小故事,有趣的內容、心情小品。
    4. 小雷的窩:
      笑話,星座,心理測驗,和站長的個人資料。
    5. 中國古代笑話:
      介紹以民間口頭創作為主的文學笑話,提供笑話欣賞。
    6. 太樂府:
      包含笑話、鬼故事和智力問題。
    7. 孔龍小居:
      笑話、心理測驗、音樂、免費資源。
    8. 心靈清露:
      人生小品的樸實網站,但不必把本網站看得太嚴肅,其中也有輕鬆的笑話。
    9. 方言小棧:
      圖庫和桌布下載,加上一些有趣的笑話。
    10. 仙知捧腹笑話:
      笑話多多,還可以自己提供笑話。
    11. 史萊姆-感人故事區及好笑笑話區:
      提供各類感人故事及網路笑話,並提供張貼笑話和感人文章。
    12. 奶茶森林:
      笑話、鬼故事、嘸蝦米介紹。
    13. 瓜瓜小站:
      笑話、留言板。
    14. 多來米中文網-笑話:
      含現代、古代、校園、外國笑話,名人幽默及故事。
    15. 吉川家族:
      吉川個人檔案、笑話、三國計謀、聊天室、留言板、政治討論、華人交友。
    繁體中文:
    1. 好心情:
      提供笑話收集、留言板。
    2. 冷凍社:
      提供超冷的笑話,以及一些無厘頭的資訊。
    3. 志榮的日記:
      提供笑話。
    4. 阿太的家:
      阿太的個人首頁,提供站長介紹、好站連結、留言版、笑話。
    5. 哈哈伊媚兒:
      收集爆笑E - Mail,有圖片、故事、短片等。
    6. 哈哈哈笑話工廠:
      提供超爆笑笑話、 搞笑照片、會員通訊。
    7. 英文笑話:
      免費電子報,以英文說情色笑話、生活笑話。
    8. 英雄之家:
      提供民間笑話、桌布及Midi等內容。
    9. 娛人大進擊,搞怪一起來:
      愚人節活動特輯,有好笑的笑話娛樂你,還有留言版。
    10. 徐凌小天地:
      含兒童笑話錄音-童言無忌笑哈哈。
    11. 浪人小築:
      含各類笑話、軟件、wallpaper。
    12. 笑倒眾生:
      收集多個短篇笑話。
    13. 笑傲江湖 jokebarlow:
      讓網路生活更有趣更好笑,為輕鬆生活再加點笑料。
    14. 笑話天地:
      提供各式笑話分享。
    15. 笑話天地 jokesky:
      提供千則的笑話供網友欣賞。
    繁體中文:
    1. 笑話王 jokeking:
      包括笑話、電子報。
    2. 笑話城:
      網路笑話搜集、統一發票兌獎、媒體新聞網站搜集、熱鬧登場。
    3. 笑話專門店:
      分門別類的笑話。
    4. 笑話銀行:
      蒐集許多笑話、好笑圖片、有趣影片的娛樂網站。
    5. 笑話潮天地:
      提供笑話分享。
    6. 笑話總動員:
      提供分類型笑話、每月贈品抽獎、電子報、教學等各種資料。
    7. 笑翻天起笑家族(Yahoo!奇摩家族):
      歡迎提供好笑的笑話。
    8. 笑爆肚:
      提供笑話交流。
    9. 荒漠甘泉笑話集錦:
      蒐集豐富的網路笑話。
    10. 寄情築園網路笑話集:
      提供笑話、圖片等。
    11. 專售個人電腦:
      很多很多的笑話,若有你的支持會更多的。
    12. 淡塔廣場:
      收集笑話故事及邏輯推理題目,提供全文檢索及搜尋,開放外掛於個人網頁中。
    13. 無聊派:
      綜合性網站。
    14. 視窗大笑2002:
      含軟件分享、網站介紹等。
    15. 超炫酷站:
      有重大新聞,笑話,遊戲天堂,留言版,討論區。
    還有: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13105881

    參考資料 知識+

    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和尚跟尼姑的袈裟顏色有代表什麼意義嗎

    和尚跟尼姑的袈裟顏色有代表什麼意義嗎?
    常看到年輕的穿灰色,年老或是德高望重點的穿土黃色,
    最高級的都穿鮮黃色還有紅邊,這有什麼意義嗎?

    袈裟(五衣、七衣、大衣、糞掃衣、金縷衣、縵衣)
    「袈裟」是梵語。「袈裟」又叫做「袈裟野」、或「迦羅沙曳」,義譯是「濁、壞色、不正色、赤色」、或「染色」之義。
    「袈裟」是僧尼們的「法衣」,它是從衣的「色」而立名的;所以也可以把它叫做「壞色衣」或「染污衣」。又因為「袈裟」的縫製方法,必須先把布料剪成一些碎塊,然後縫合起來;所以又可以把它叫做「雜碎衣」或「割截衣」。又據四分律第四十和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說:「袈裟」是由阿難尊者奉佛指點,模擬水田的阡陌形狀縫製而成。世田種糧,以養形命。法衣之田,長養法身慧命,堪為世間福田;所以又叫做「田相衣」、「福田衣」。 
    「袈裟」的制式,也有它的一些原因和含義的。第一:印虔地點處於熱帶,人們多著白衣。佛教為了僧俗有別,所以規定衣服染色。第二:白色俗裝,比較亮麗;法衣壞色,不求美艷。第三:割截縫製,能以杜防典賣,且無法移作他用。第四:染污雜碎,能除愛美心理。第五:割截染壞,可息盜賊奪衣之念。 
    「袈裟」雖然是以「色」立名,但是它的顏色如何,卻是異說紛紜,莫衷一是。現在我們且把其中的基本的、主要的說法,介紹如下: 
    四分律第十六說:有三種壞色:或青、或黑、或木蘭色,可隨意染。十誦律第十五說:或青、或泥、或茜,三種壞色。 
    另據五分律第九、磨訶僧祇律第十八、毘尼母經第八、薩婆多毘尼毘婆沙第八、有部毘奈耶第三十九、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第九等典籍,也都說是三種壞色。三種色是:青色、黑色(或作「泥巴、皂色」)、木蘭色(或作「茜色、棧色、赤色、乾陀色、不均色」)。這三種色,是「袈裟」的如法之色。 
    所謂「壞色」,有一種解釋說:「青、黑、木蘭」皆屬「壞色」。比丘著其任何一色,都算是「如法、如律」。又有一種解釋說:必須把「青、黑、木蘭」混濁一起,才能算是「壞色」。更有一種解釋說:必須把「青」等五色混合一起,才算是「壞色」。—如法藏大師梵網經菩薩戒本疏說:「『袈裟』此云『不正色』。謂將青等五色,相互混合,染成不正之色,名為『壞色』」。 
    另據毘尼母經第八說:「諸比丘衣色脫褪,佛聽用十種色染:一者泥、二者陀婆樹皮、三者婆陀樹皮、四者非草、五者乾陀、六者胡桃根、七者阿摩勒果、八者法陀樹皮、九者施設婆樹皮、十者種種雜和之色」。 
    關於「袈裟」的顏色問題,還有一些闡述,不過一時無法作更多的介紹了。總而言之:佛制「袈裟」染色,主要用意在於「毀其形好,僧俗有別」。如梵網經卷下說:「無論在何國土,比丘服飾,必須與其國人俗服有別」。 
    裁製「袈裟」用的材料,叫做「衣體」或「衣材」。關於這一項,佛制也有一些規定。據善見律毘婆沙第十四所舉示的,有「驅磨、古貝、句賒耶、欽婆羅、娑那、婆興伽」等六種材料。十住毘婆沙論第十六所舉示的,有「劫貝、芻摩、憍絺耶、毳、赤麻、白麻」等六種材料。磨訶僧祇律第二十八所舉示的,有「欽婆羅、劫貝、芻摩、俱舍耶、舍那、麻、牟提」等七種材料。更據四分律第三十九所舉示的,有「拘舍、劫貝、欽跋羅、芻摩、叉摩、舍冕、麻、翅夷羅、拘攝羅、嚫羅缽尼」等十種材料。 
    另外在十住毘婆沙論第十六及四分律第三十九曾經提到過「糞掃衣」之名,這種衣服,在阿含部藏經說:它是從曠野間拾取包裹屍體用過的布塊,或是其他破舊布縷,洗淨之後縫合而成的。 
    「袈裟」的種類,主要的凡有三種,它們是「五衣、七衣、大衣」,點稱為「三衣」。現在把它們分別介紹於下: 
    一、「五衣」:「五衣」梵語「安陀會」,義譯為「中著衣」。此衣是用五條布料,每條一長一短做成,共計十隔。 
    二、「七衣」:「七衣」梵語「鬱多羅僧」,義譯為「上衣」。此衣是用七條布料,每條兩長一短做成,共計二十一隔。 
    三、「大衣」:「大衣」梵語「僧伽黎」,義譯為「眾聚時衣」或「大衣」。此衣共分九品。—「下下品」九條、「下中品」十一條、「下上品」十三條。這三品衣全是每條兩長一短。「中下品」十五條、「中中品」十七條、「中上品」十九條。這三品衣全是每條三長一短。「上下品」二十一條、「上中品」二十三條、「上上品」二十五條。這三品衣全是每條四長一短。這九品大衣:「下下品」九條,每條三隔,共計二十七隔。乃至「上上品」二十五條,每條四長一短,共計一百二十五隔。 
    「三衣」的用處:—「五衣」是平常起臥時用的。也有說是工作時用的,所以它也叫做「作務衣」。不過在我國來說,僧尼們在工作時,都穿著國式的褲襖,並未著用「五衣」。「七衣」是聽經聞法、誦經禮懺、或是大眾集會時用的,所以它也叫做「入眾衣」。「大衣」是說法、論辯、羯磨,或是面見國王重臣時用的。 
    「三衣」的縫裂方法,據磨訶僧祇律第二十八及四分律第七說:如果衣料細薄,也可以用兩層三層四層合併縫製。 
    原始的「袈裟」,本來是沒有裝配「衣鉤」的。據四分律第四十說:「佛弟子舍利弗入白衣舍(俗人家),深恐風吹袈裟,脫肩落地」。由於這一因緣,佛才聽許諸比丘們,在左肩胸前袈裟領邊,穿釘鉤紐,以便繫牢袈裟。後來才演變成現在這樣的「如意」形的「衣鉤、衣環」。 
    「三衣」的穿著,必須繞身三匝。並且可以視乎天氣的冷熱,隨穿一件、兩件、三件。如果夜裡太冷,也可以把「大衣」蓋在身上。又五分律說:「佛言:若出村入村,若草木鉤衣破、風土污坌入葉中(葉即衣相),或日曝壞衣色,聽為護衣故,聚落外翻著袈裟。若衣易壞,聽顛倒著衣,上下安鉤紐」。 
    「三衣」之外,還有一種叫做「金襴袈裟」或「金縷衣」的;這種「袈裟」實際上就是「大衣」的一種。不過它的質料珍貴,是用金縷織成的。這種「金縷衣」的來歷,說法不一。據禪林象器箋「服章門」引中阿含經說:「金縷衣」是佛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獻給佛的「袈裟」。另據菩薩瓔珞經說:「金縷衣」是用天人福蓋獻給佛八萬四千金縷,所織成的「袈裟」。 
    一般長衫三種壞色:青、黑、木蘭色...,隨意染。與出家戒臘和僧臘等無關,凡出家僧眾都是可以穿著的,但因各大道場或佛教學院會有不同的規定,所以常會看到穿著統一的顏色,如黑色.灰色.咖啡色...等,但黃色長衫是寺院住持和尚的象徵.慈悲參考,感恩^^

    達摩祖師ㄧ葦渡江圖

    達摩祖師的畫像,早在八世紀的盛唐時期已有他的畫像創作了,外形上和一般羅漢、比丘沒有很大的差異,直到南宋以後,隨著禪餘水墨畫的興起,各式的達摩圖像便不斷的出現,頭戴風帽、雙目炯然、額頭高廣、腮絡鬚、大耳環等的梵僧模樣,手持木杖掛著斗笠造型,便成了達摩祖師的特殊標記了。

      達摩圖像創作的興起,多以達摩生前事蹟內容之史實版本為依據,梵相外形、坐立姿勢、一葦渡江、面壁禪坐相、慧可斷臂求法、隻履西歸等諸種形像表現,也成了討論其圖像源流和畫風的特徵了。

        市面上有許多達摩圖,然而,很多畫師在畫達摩之際,或許並不了解達摩祖師的史蹟,因此,在創作之餘,會忽略一些細節上的思維。說些基本的重點,若對於禪宗,及達摩祖師有所概念者都知道〝禪宗不立文字〞。不過,市面上有許多達摩圖,其圖中之達摩祖師卻背著經書!還掛著佛珠!這佛珠應該屬淨土宗的吧?

        達摩祖師一葦渡江圖,手持木杖掛著斗笠,這是市面上最常見到的達摩圖畫面。然而,有些畫裡的達摩祖師,手上卻拿著一只草鞋,或杖上掛著一只草鞋渡江!傳說有人最後一次見到達摩之時,他的手上或說杖子上有一只鞋,當時應該是他正要回〝老家〞的時候。據記載所述應該是走在路上的,怎麼會畫成一葦渡江之時呢?甚至有些達摩圖〝一葦渡江圖〞,達摩脖子上掛念珠,手上拿支草鞋,杖上掛著斗笠及經書,還典故不明的外加掛個葫蘆!這全副武裝的模樣,看起來不像高僧倒像是賣雜貨似的!真是扭曲史蹟又失莊嚴感阿。

    ㄏㄏㄏ
    以上純屬我個人的質疑,無意得罪各領域的前輩們,請各位多多包涵了。
    其實我畫的達摩也不一定是對的!因為達摩怎麼會穿著大紅色的袈裟呢?
    我上ㄧ篇文章,不就是將達摩穿的袈裟畫成大紅色嗎!不過,話雖如此,在文獻中似乎也沒提到過達摩是穿什麼衣服?所以,我畫的也不算錯吧?

        市面上常見的達摩圖,大部份是臨摹古畫像居多,少有近代創作的作品。達摩祖師所穿的袈裟,各種不同顏色的表現都有,最常見的顏色為紅色或白色兩種,其次是黑或咖啡,也有畫橙色的。到底達摩祖師穿什麼顏色的袈裟,也沒人見過,不過本人認為穿紅色袈裟可能性比較低!達摩祖師穿紅色的袈裟,這應該是中國傳統觀念下的產物,世俗常認為紅色是喜氣的象徵,尤其關於神聖的事物,都喜歡以紅色來代表。

        本人認為達摩祖師既然是印度人,印度出家師父大都是穿白色,或〈南傳式〉土黃偏橙色的袈裟,因此,畫達摩祖師穿白色袈裟似乎比較得體,不過話又說回來,達摩圖ㄧ般都是純藝術欣賞用居多,少有人供奉達摩畫像,因此,穿什麼顏色並不重要,因為圖只要畫得賞心悅目就行了,最重要是以圖來觀想達摩祖師禪學的精神這才是重點。
     




    作品全圖



     
    作品局部
    作者:郭有育
    品名:達摩祖師ㄧ葦渡江圖
    類別:佛像
    技法:工筆畫
    材質:宣紙國畫顏料
    尺寸:長60公分‧寬40公分〈不含框〉
    備註:此畫為原創作之宣紙複製畫〈質感有如真跡〉
    價格:E-mail詳談〈網拍專用E-mailjackson


    �X�B: 達摩祖師ㄧ葦渡江圖 - 府城古意廣衡藝術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yuyukuo6/4804885#ixzz1qTA4uzgU

    居士

    妙羽居士您好:
    若是身病服大悲咒水即可。(補充一下:男性須再配合戒淫百日)
    若是因研經讀教而生妄念至使難眠,麻煩就大了,近觀師姐喜研經讀教,雖有善根卻非利根之人,由其是六祖壇經更是初學者不該看的書,初學之人該多看因果的書(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分別善惡報應經、安士全書、地藏經、玉曆寶鈔、十善業道經...),聖賢的書(弟子規、孝經..)。

    學佛者念佛而不明教理是否遺憾?
    念佛修持,如服藥然。能明教理,如備知病源、藥性、脈理。再能服藥,所謂自利利他,善莫大焉。若不能如是,但肯服先代所制之阿伽陀藥,亦可愈病,亦可以此藥,令一切人服以愈病。祇取愈病,固不必以未知病源、藥性、脈理,為憾也。

    學佛的人有什麼通病?
    佛法浩瀚。博地凡夫欲於現生了生脫死者,除信願念佛求生西方外,別無有能滿其所願者。世有多少聰明特達之士,專以研究大乘經論為志事。而於此最簡便最圓頓之法,返淺近視之,而不肯修。蓋其平素注意深妙之理性,而不詳思佛力之叵測,以故棄佛力而仗自力。自負為大通家,卒致只得其名,罕得其實。返遜愚夫愚婦無知無識者橫超三界,高登九蓮。致自己仍在生死苦海中沈淪莫出,豈不大可哀哉。此世間學佛者大多數之通病。

    ◎汝喜念金剛經,當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即為淨土助行。然淨土五經,其功德亦不亞于金剛經。所寄之經書,宜詳閱光所作之序,則其大義可以悉知。再息心恭敬讀之,則無邊利益,自可親得。

    ◎看經論,及各典章,不可急躁,須多看。急躁不能凝靜,必難得其旨趣。後生稍聰明,得一部經書,廢寢忘餐的看。一遍看過,第二遍便無興看。即看,亦若喪氣失魂之相。此種人,均無成就,當力戒之。蘇東坡云: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孔子乃生知之聖,讀易尚至韋編三絕。以孔子之資格,當過目成誦,何必又要看文而讀。故知看文,有大好處。背誦,多滑口誦過。看文,則一字一句,悉知旨趣。吾人當取以為法。切不可顯自己聰明,專尚背誦也。當孔子時無紙。凡書,或書於木板,或書於竹簡。亦竹板也易之六十四卦,乃伏羲所畫。六十四卦開首之彖,乃文王所作。每卦之六爻,乃周公所作。此外之上經彖傳,象傳,下經彖傳,象傳,並乾坤二卦之文言,及繫辭上傳,繫辭下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所謂十翼者,皆孔子所作。若約字說,孔子所作者,比文王周公所作,當多十餘倍。而孔子讀文王周公之易,竟至將編書之熟皮繩,磨斷過三次,可以知讀之遍數不可計也。吾人能以孔子之恒而讀佛經、持佛名,必能以佛之言之德,熏己之業識心,成如來之智慧藏也。
    阿彌陀佛

    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快移民外星!

    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日前在接受美國著名知識分子視頻共享網站BigThink訪談時,再曝驚人言論,稱地球將在200年內毀滅,而人類要想繼續存活只有一條路:移民外星球。
    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日前在接受美國著名知識分子視頻共享網站BigThink訪談時,再曝驚人言論,稱地球將在200年內毀滅,而人類要想繼續存活只有一條路:移民外星球。

    霍金表示,人類如果想一直延續下去,就必須移民火星或其他的星球,而地球遲早會滅亡。至于這個時間期限,霍金預言:兩個世紀。

    霍金說:“人類已經步入越來越危險的時期,我們已經歷了多次事關生死的事件。由于人類基因中攜帶的‘自私、貪婪’的遺傳密碼,人類對于地球的掠奪日盛,資源正在一點點耗盡,人類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所以,不能將賭注放在一個星球上。”

    但是,如何前往外星球?科學家估計,如果用化學燃料的飛行器,前往最近的適宜生活的星球要5萬年。如果想要在人類壽命期限內移民,我們必須研制出接近光速的飛行器,同時還要保持艙內的人們在飛行過程中能持續抵禦來自外太空的種種輻射。

    相同的話,霍金在2006年就曾說過。以下是當時的報導:
    -----------
     “現代愛因斯坦”霍金13日在一個記者招待會上大膽預言,如果未來100年內人類沒有因自相殘殺而滅亡的話,人類應該移民外星球,建立不需要地球支持而自我維持的太空殖民地。

      現年64歲的英國天體物理學家霍金稱,他相信全球變暖、核戰爭和基因病毒都有可能在未來某一天徹底毀滅地球上的生物,人類要想永遠在宇宙中生存下去,必須到其他行星上探索家園。霍金認為,人類大約在20年后便可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40年后就可到達火星。但這兩個星球都缺乏氧氣,而且體積太小,不適合人類居住。

      霍金說:“為了人類的生存和延續,我們應該分散到宇宙空間居住,這是非常重要的,地球上的生命被一場大災難滅絕的危險性越來越大,比如突然的地球溫度上升、核戰爭、基因變異的病毒或者其他我們還沒有想到的災難。” 霍金稱,人類應該擁有不需要地球支持的太空殖民地。

      霍金還透露,他准備涉足科幻小說世界。他會與女兒魯西合著一本適合兒童閱讀的有關宇宙奧秘的著作。他說,經常與子女分享宇宙奧秘,就像哈利·波特一樣,隻是他漫游的是科學世界,而非魔術境界。▲
    霍金預言地球200年內毀滅

    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日前在接受美國著名知識分子視頻共享網站BigThink訪談時,再曝驚人言論,稱地球將在200年內毀滅,而人類要想繼續存活只有一條路:移民外星球。

    霍金表示,人類如果想一直延續下去,就必須移民火星或其他的星球,而地球遲早會滅亡。至于這個時間期限,霍金預言:兩個世紀。

    霍金說:“人類已經步入越來越危險的時期,我們已經歷了多次事關生死的事件。由于人類基因中攜帶的‘自私、貪婪’的遺傳密碼,人類對于地球的掠奪日盛,資源正在一點點耗盡,人類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所以,不能將賭注放在一個星球上。”

    但是,如何前往外星球?科學家估計,如果用化學燃料的飛行器,前往最近的適宜生活的星球要5萬年。如果想要在人類壽命期限內移民,我們必須研制出接近光速的飛行器,同時還要保持艙內的人們在飛行過程中能持續抵禦來自外太空的種種輻射。
    相同的話,霍金在2006年就曾說過。以下是當時的報導:
    -----------
     “現代愛因斯坦”霍金13日在一個記者招待會上大膽預言,如果未來100年內人類沒有因自相殘殺而滅亡的話,人類應該移民外星球,建立不需要地球支持而自我維持的太空殖民地。

      現年64歲的英國天體物理學家霍金稱,他相信全球變暖、核戰爭和基因病毒都有可能在未來某一天徹底毀滅地球上的生物,人類要想永遠在宇宙中生存下去,必須到其他行星上探索家園。霍金認為,人類大約在20年后便可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40年后就可到達火星。但這兩個星球都缺乏氧氣,而且體積太小,不適合人類居住。

      霍金說:“為了人類的生存和延續,我們應該分散到宇宙空間居住,這是非常重要的,地球上的生命被一場大災難滅絕的危險性越來越大,比如突然的地球溫度上升、核戰爭、基因變異的病毒或者其他我們還沒有想到的災難。” 霍金稱,人類應該擁有不需要地球支持的太空殖民地。

      霍金還透露,他准備涉足科幻小說世界。他會與女兒魯西合著一本適合兒童閱讀的有關宇宙奧秘的著作。他說,經常與子女分享宇宙奧秘,就像哈利·波特一樣,隻是他漫游的是科學世界,而非魔術境界。▲
    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日前在接受美國著名知識分子視頻共享網站BigThink訪談時,再曝驚人言論,稱地球將在200年內毀滅,而人類要想繼續存活只有一條路:移民外星球。

    霍金表示,人類如果想一直延續下去,就必須移民火星或其他的星球,而地球遲早會滅亡。至于這個時間期限,霍金預言:兩個世紀。

    霍金說:“人類已經步入越來越危險的時期,我們已經歷了多次事關生死的事件。由于人類基因中攜帶的‘自私、貪婪’的遺傳密碼,人類對于地球的掠奪日盛,資源正在一點點耗盡,人類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所以,不能將賭注放在一個星球上。”

    但是,如何前往外星球?科學家估計,如果用化學燃料的飛行器,前往最近的適宜生活的星球要5萬年。如果想要在人類壽命期限內移民,我們必須研制出接近光速的飛行器,同時還要保持艙內的人們在飛行過程中能持續抵禦來自外太空的種種輻射。

    相同的話,霍金在2006年就曾說過。以下是當時的報導:
    -----------
     “現代愛因斯坦”霍金13日在一個記者招待會上大膽預言,如果未來100年內人類沒有因自相殘殺而滅亡的話,人類應該移民外星球,建立不需要地球支持而自我維持的太空殖民地。

      現年64歲的英國天體物理學家霍金稱,他相信全球變暖、核戰爭和基因病毒都有可能在未來某一天徹底毀滅地球上的生物,人類要想永遠在宇宙中生存下去,必須到其他行星上探索家園。霍金認為,人類大約在20年后便可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40年后就可到達火星。但這兩個星球都缺乏氧氣,而且體積太小,不適合人類居住。

      霍金說:“為了人類的生存和延續,我們應該分散到宇宙空間居住,這是非常重要的,地球上的生命被一場大災難滅絕的危險性越來越大,比如突然的地球溫度上升、核戰爭、基因變異的病毒或者其他我們還沒有想到的災難。” 霍金稱,人類應該擁有不需要地球支持的太空殖民地。

      霍金還透露,他准備涉足科幻小說世界。他會與女兒魯西合著一本適合兒童閱讀的有關宇宙奧秘的著作。他說,經常與子女分享宇宙奧秘,就像哈利·波特一樣,隻是他漫游的是科學世界,而非魔術境界。▲

    中外談異象

    易經解讀預言 2012非末日
    日本預言:20100325
    台灣將發生8.2級的地震
        馬雅天曆算到20121221日就終止,引發末日恐慌,同樣是古文明,中國的易經是以第63卦「既濟」和第64卦「未濟」,來看2012的轉變,認為人類在精神與意識方面會有新的覺醒及轉變新時代的開始而非末日不必太驚慌!
        不過日本還預言2010年的325台灣將發生8.2級的地震,到底是真是假?
        山石怒吼黃沙崩落,去年512四川汶川7.9級大地震,造成7萬人喪命,2004南亞海嘯瞬間奪走22萬人生命,種種異象甚至有人懷疑,2012馬雅的末世預言,是不是即將應驗,只是地球文明真的將受到威脅嗎?
        我們換個方向思考,同樣是古文明,中國歷史上的各種預言,都是根據易經而來,那麼究竟易經怎麼解讀,易經是以第63卦「水火既濟」和64未濟」,來看2012前後的轉變 根據周易卜卦,2012年是宣告一個段落,也就是說三年後的1221並非終止,而是下一個循環的開始,人類在精神與意識會有新的覺醒及轉變,不必太驚慌。
        倒是在此之前,日本預言台灣還有一個關卡要過。無論如何,地球會面臨末日毀滅還是重生2012末日狂潮究竟是事實還是傳言三年後就會有分曉!?


    相關文章:
     
    以上由Liu653综合整理

    金身

    台灣哪裡有肉身菩薩?

    1.慈航法師,肉身菩薩。

    汐止大尖山慈航堂。

    從汐止火車站附近的秀峰國中上去。

    在當地問人最快啦。



    2.清嚴法師

    新店海藏寺

    http://www.chibs.edu.tw/academic/projects/taiwan/formosa/people/1-qing-yan.html



    3.瀛妙老和尚

    北投安國寺

    沿復興三路上大屯山的路旁,有一座不起眼的指標,標示前往安國寺。

    http://www.spps.tp.edu.tw/north/%AF%AB%A9%FA%C5@%A6%F6/%A6w%B0%EA%A6x.htm















    妙法蓮華經

    姚秦鳩摩羅什譯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西晉惠帝永康年中,長安青門、燉煌菩薩竺法護者,初翻此經,名正法華。東晉安帝、隆安年中,後秦弘始,龜茲沙門鳩摩羅什、次翻此經,名妙法蓮華。隋氏仁壽,大興善寺、北天竺沙門闍那、笈多、後所翻者,同名妙法。三經重遝,文旨互陳。時所宗尚,皆弘秦本。自余支品、別偈,不無其流。具如敘歷,故所非述。

    夫以靈嶽降靈,非大聖無由開化。適化所及,非昔緣無以導心。所以仙苑告成,機分小大之別。金河顧命,道殊半滿之科。豈非教被乘時,無足核其高會。是知五千退席,為進增慢之儔。五百授記,俱崇密化之跡。所以放光現瑞,開發請之教源。出定揚德,暢佛慧之宏略。朽宅通入大之文軌,化城引昔緣之不墜。繫珠明理性之常在,鑿井顯示悟之多方。詞義宛然,喻陳惟遠。自非大哀曠濟,拔滯溺之沈流。一極悲心,拯昏迷之失性。

    自漢至唐六百餘載,總歷群籍、四千餘軸。受持盛者,無出此經。將非機教相扣,並智勝之遺塵。聞而深敬,俱威王之餘績。輒於經首,序而綜之。庶得早淨六根,仰慈尊之嘉會。速成四德,趣樂土之玄猷。弘讚莫窮,永貽諸後云爾。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舍利弗、大目犍連、摩訶迦旃延、阿冕樓馱、劫賓那、憍梵波提、離婆多、畢陵伽婆蹉、薄拘羅、摩訶拘絺羅、難陀、孫陀羅難陀、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須菩提、阿難、羅侯羅,如是眾所知識、大阿羅漢等。

    復有學、無學二千人。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與眷屬六千人俱。羅侯羅母耶輸陀羅比丘尼,亦與眷屬俱。菩薩摩訶薩八萬人,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皆得陀羅尼。樂說辯才,轉不退轉法輪。供養無量百千諸佛,於諸佛所、植眾德本,常為諸佛之所稱歎。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於彼岸。名稱普聞無量世界,能度無數百千眾生。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寶掌菩薩、藥王菩薩、勇施菩薩、寶月菩薩、月光菩薩、滿月菩薩、大力菩薩、無量力菩薩、越三界菩薩、跋陀婆羅菩薩、彌勒菩薩、寶積菩薩、導師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俱。

    爾時釋提桓因,與其眷屬二萬天子俱。復有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寶光天子、四大天王,與其眷屬萬天子俱。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與其眷屬三萬天子俱。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棄大梵、光明大梵等,與其眷屬萬二千天子俱。有八龍王、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娑伽羅龍王、和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摩那斯龍王、優缽羅龍王等,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有四緊那羅王、法緊那羅王、妙法緊那羅王、大法緊那羅王、持法緊那羅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有四乾闥婆王、樂乾闥婆王、樂音乾闥婆王、美乾闥婆王、美音乾闥婆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有四阿修羅王、婆稚阿修羅王、佉羅騫馱阿修羅王、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羅侯阿修羅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有四迦樓羅王、大威德迦樓羅王、大身迦樓羅王、大滿迦樓羅王、如意迦樓羅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韋提希子阿闍世王,與若干百千眷屬俱。各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四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佛說此經已,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普佛世界,六種震動。

    爾時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及諸小王、轉輪聖王。是諸大眾,得未曾有,歡喜合掌,一心觀佛。

    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尼吒天。於此世界,盡見彼土六趣眾生,又見彼土現在諸佛。及聞諸佛所說經法。並見彼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修行得道者。復見諸菩薩摩訶薩、種種因緣、種種信解、種種相貌、行菩薩道。復見諸佛般涅槃者。復見諸佛般涅槃後,以佛舍利、起七寶塔。

    爾時彌勒菩薩作是念:「今者、世尊現神變相,以何因緣而有此瑞。今佛世尊入於三昧,是不可思議、現稀有事,當以問誰,誰能答者。」復作此念:「是文殊師利、法王之子,已曾親近供養過去無量諸佛,必應見此稀有之相,我今當問。」

    爾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龍、鬼神等,咸作此念:「是佛光明神通之相,今當問誰?」

    爾時彌勒菩薩,欲自決疑,又觀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龍、鬼神、等,眾會之心,而問文殊師利言:「以何因緣、而有此瑞、神通之相,放大光明,照於東方萬八千土,悉見彼佛國界莊嚴?」

    於是彌勒菩薩欲重宣此義,以偈問曰:

    文殊師利,    導師何故、    眉間白毫,    大光普照。
    雨曼陀羅、    曼殊沙華,    栴檀香風,    悅可眾心。
    以是因緣,    地皆嚴淨,    而此世界、    六種震動。
    時四部眾、    咸皆歡喜,    身意快然,    得未曾有。
    眉間光明,    照於東方,    萬八千土,    皆如金色,
    從阿鼻獄、    上至有頂。    諸世界中,    六道眾生,
    生死所趨、   善惡業緣、    受報好醜,    於此悉見。
    又睹諸佛、    聖主師子、    演說經典,    微妙第一。
    其聲清淨,    出柔軟音,    教諸菩薩、    無數億萬,
    梵音深妙,    令人樂聞。    各於世界,    講說正法、
    種種因緣。    以無量喻,    照明佛法,    開悟眾生。
    若人遭苦,    厭老病死,    為說涅槃,    盡諸苦際。
    若人有福,    曾供養佛,    志求勝法,    為說緣覺。
    若有佛子、    修種種行,    求無上慧,    為說淨道。
    文殊師利,    我住於此,    見聞若斯,    及千億事,
    如是眾多,    今當略說。    我見彼土,    恒沙菩薩,
    種種因緣、    而求佛道。    或有行施,   金銀珊瑚、
    真珠摩尼、    硨磲瑪瑙、    金剛諸珍,    奴婢車乘、
    寶飾輦輿,    歡喜布施。    回向佛道,    願得是乘,
    三界第一,    諸佛所歎。    或有菩薩,  駟馬寶車、
    欄楯華蓋、    軒飾布施。   復見菩薩,  身肉手足、
    及妻子施,    求無上道。    又見菩薩,    頭目身體、
    欣樂施與,    求佛智慧。    文殊師利,    我見諸王,
    往詣佛所、    問無上道,    便捨樂土、    宮殿臣妾,
    剃除鬚髮、    而被法服。    或見菩薩,    而作比丘,
    獨處閑靜,    樂誦經典。    又見菩薩,    勇猛精進,
    入於深山,    思惟佛道。    又見離欲,    常處空閒,
    深修禪定,    得五神通。    又見菩薩,    安禪合掌,
    以千萬偈、    讚諸法王。    復見菩薩,    智深志固,
    能問諸佛,    聞悉受持。    又見佛子,    定慧具足,
    以無量喻、    為眾講法,    欣樂說法、    化諸菩薩,
    破魔兵眾、    而擊法鼓。    又見菩薩,    寂然宴默,
    天龍恭敬,    不以為喜。    又見菩薩,    處林放光,
    濟地獄苦,    令入佛道。    又見佛子,    未嘗睡眠,
    經行林中,    勤求佛道。    又見具戒,    威儀無缺,
    淨如寶珠,    以求佛道。    又見佛子,    住忍辱力,
    增上慢人,   惡罵捶打,    皆悉能忍,    以求佛道。
    又見菩薩,    離諸戲笑、    及癡眷屬,    親近智者,
    一心除亂,    攝念山林、    億千萬歲,    以求佛道。
    或見菩薩,    肴膳飲食、    百種湯藥、    施佛及僧。
    名衣上服、    價值千萬,    或無價衣,    施佛及僧。
    千萬億種、    栴檀寶舍、    眾妙臥具、    施佛及僧。
    清淨園林、    華果茂盛、    流泉浴池、    施佛及僧。
    如是等施,    種果微妙,    歡喜無厭,    求無上道。
    或有菩薩,    說寂滅法,    種種教詔,   無數眾生。
    或見菩薩,    觀諸法性、    無有二相,    猶如虛空。
    又見佛子,    心無所著,    以此妙慧、    求無上道。
    文殊師利,    又有菩薩,    佛滅度後,    供養舍利。
    又見佛子,    造諸塔廟、    無數恒沙,    嚴飾國界,
    寶塔高妙、    五千由旬,    縱廣正等、    二千由旬。
    一一塔廟,    各千幢幡,    珠交露幔,    寶鈴和鳴。
    諸天龍神、    人及非人,    香華伎樂,    常以供養。
    文殊師利,    諸佛子等,    為供舍利,    嚴飾塔廟,
    國界自然,    殊特妙好,    如天樹王,    其華開敷,
    佛放一光。    我及眾會,    見此國界,    種種殊妙,
    諸佛神力、    智慧稀有,    放一淨光,    照無量國。
    我等見此,    得未曾有。    佛子文殊,    願決眾疑,
    四眾欣仰、    瞻仁及我,    世尊何故,    放斯光明。
    佛子時答,    決疑令喜,    何所饒益、    演斯光明。
    佛坐道場、    所得妙法,    為欲說此,    為當授記,
    示諸佛土     眾寶嚴淨、    及見諸佛。    此非小緣,
    文殊當知。    四眾龍神,    瞻察仁者、    為說何等。

    爾時文殊師利語彌勒菩薩摩訶薩、及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諸善男子,我於過去諸佛,曾見此瑞,放斯光已,即說大法。是故當知今佛現光,亦復如是,欲令眾生,咸得聞知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故現斯瑞。:「

    「諸善男子,如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日月燈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演說正法,初善、中善、後善,其義深遠,其語巧妙,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種智。」

    「次復有佛、亦名日月燈明,次復有佛、亦名日月燈明,如是二萬佛、皆同一字,號日月燈明,又同一姓,姓頗羅墮。彌勒當知,初佛後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燈明,十號具足。所可說法,初中後善。其最後佛,未出家時、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善意,三名無量意,四名寶意,五名增意,六名除疑意,七名向意,八名法意。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領四天下。是諸王子,聞父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悉捨王位,亦隨出家,發大乘意,常修梵行,皆為法師,已於千萬佛所、植諸善本。」

    「是時日月燈明佛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說是經已,即於大眾中、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普佛世界,六種震動。爾時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及諸小王、轉輪聖王、等。是諸大眾,得未曾有,歡喜合掌,一心觀佛。」

    「爾時如來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見、是諸佛土。彌勒當知,爾時會中,有二十億菩薩、樂欲聽法。是諸菩薩,見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為因緣。時有菩薩,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時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起,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六十小劫、不起於座。時會聽者、亦坐一處,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頃。是時眾中,無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

    「日月燈明佛於六十小劫說是經已,即於梵、魔、沙門、婆羅門、及天、人、阿修羅、眾中,而宣此言,如來於今日中夜,當入無餘涅槃。時有菩薩,名曰德藏,日月燈明佛即授其記。告諸比丘:『是德藏菩薩,次當作佛,號曰淨身,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佛授記已,便於中夜、入無餘涅槃。佛滅度後,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為人演說。日月燈明佛八子、皆師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王子、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後成佛者,名曰燃燈。八百弟子中,有一人、號曰求名,貪著利養,雖復讀誦眾經,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號求名。是人亦以種諸善根因緣故,得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彌勒當知,爾時妙光菩薩、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薩,汝身是也。今見此瑞、與本無異,是故惟忖,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爾時文殊師利於大眾中,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世,    無量無數劫,    有佛人中尊,   號日月燈明。
    世尊演說法,    度無量眾生、    無數億菩薩,    令入佛智慧。
    佛未出家時、    所生八王子,    見大聖出家,    亦隨修梵行。
    時佛說大乘,    經名無量義,    於諸大眾中,    而為廣分別。
    佛說此經已,    即於法座上、    跏趺坐三昧,    名無量義處。
    天雨曼陀華,    天鼓自然鳴,    諸天龍鬼神,    供養人中尊。
    一切諸佛土,    即時大震動。    佛放眉間光,    現諸稀有事,
    此光照東方     萬八千佛土,    示一切眾生,    生死業報處。
    有見諸佛土,    以眾寶莊嚴,    琉璃玻璃色,    斯由佛光照。
    及見諸天人、    龍神夜叉眾、    乾闥緊那羅,    各供養其佛。
    又見諸如來,    自然成佛道,    身色如金山,    端嚴甚微妙,
    如淨琉璃中,    內現真金像。    世尊在大眾,    敷演深法義。
    一一諸佛土,    聲聞眾無數,    因佛光所照,    悉見彼大眾。
    或有諸比丘,    在於山林中,    精進持淨戒,    猶如護明珠。
    又見諸菩薩,    行施忍辱等,    其數如恒沙,    斯由佛光照。
    又見諸菩薩,    深入諸禪定,    身心寂不動,    以求無上道。
    又見諸菩薩,    知法寂滅相,    各於其國土,    說法求佛道。
    爾時四部眾,    見日月燈佛、    現大神通力,    其心皆歡喜,
    各各自相問,    是事何因緣。    天人所奉尊、    適從三昧起,
    讚妙光菩薩,    汝為世間眼,    一切所歸信,    能奉持法藏,
    如我所說法,    唯汝能證知。    世尊既讚歎,    令妙光歡喜,
    說是法華經,    滿六十小劫、    不起於此座。    所說上妙法,
    是妙光法師、    悉皆能受持。    佛說是法華,    令眾歡喜已,
    尋即於是日,    告於天人眾,    諸法實相義,    已為汝等說,
    我今於中夜,    當入於涅槃。    汝一心精進,    當離於放逸,
    諸佛甚難值,    億劫時一遇。    世尊諸子等、    聞佛入涅槃,
    各各懷悲惱,    佛滅一何速。    聖主法之王,    安慰無量眾,
    我若滅度時,    汝等勿憂怖,    是德藏菩薩,    於無漏實相、
    心已得通達,    其次當作佛,    號曰為淨身,    亦度無量眾。
    佛此夜滅度,    如薪盡火滅,    分佈諸舍利,    而起無量塔。
    比丘比丘尼,    其數如恒沙,    倍復加精進,    以求無上道。
    是妙光法師,    奉持佛法藏,    八十小劫中、    廣宣法華經。
    是諸八王子,    妙光所開化,    堅固無上道,    當見無數佛。
    供養諸佛已,    隨順行大道,    相繼得成佛,    轉次而授記。
    最後天中天,    號曰燃燈佛,    諸仙之導師,    度脫無量眾。
    是妙光法師,    時有一弟子,    心常懷懈怠,    貪著於名利,
    求名利無厭,    多遊族姓家,    棄捨所習誦,    廢忘不通利。
    以是因緣故,    號之為求名。    亦行眾善業,    得見無數佛,
    供養於諸佛,    隨順行大道,    具六波羅蜜,    今見釋師子。
    其後當作佛,    號名曰彌勒,    廣度諸眾生,    其數無有量。
    彼佛滅度後,    懈怠者汝是,    妙光法師者,    今則我身是。
    我見燈明佛,    本光瑞如此,    以是知今佛、    欲說法華經。
    今相如本瑞,    是諸佛方便,    今佛放光明,    助發實相義。
    諸人今當知,    合掌一心待,    佛當雨法雨,    充足求道者。
    諸求三乘人,    若有疑悔者,    佛當為除斷,    令盡無有餘。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

    爾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告舍利弗:「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盡行諸佛無量道法,勇猛精進,名稱普聞。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隨宜所說,意趣難解。舍利弗,吾從成佛已來,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眾生,令離諸著。所以者何。如來方便知見波羅蜜、皆已具足。舍利弗,如來知見,廣大深遠,無量無礙,力、無所畏、禪定、解脫三昧、深入無際,成就一切未曾有法。舍利弗,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心。舍利弗,取要言之,無量無邊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止,舍利弗,不須復說。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世雄不可量,    諸天及世人、    一切眾生類,    無能知佛者。
    佛力無所畏、    解脫諸三昧,    及佛諸餘法,    無能測量者。
    本從無數佛,    具足行諸道,    甚深微妙法,    難見難可了。
    於無量億劫,    行此諸道已,    道場得成果,    我已悉知見。
    如是大果報,    種種性相義,    我及十方佛,    乃能知是事。
    是法不可示,    言辭相寂滅,    諸餘眾生類,    無有能得解,
    除諸菩薩眾、    信力堅固者。    諸佛弟子眾,    曾供養諸佛,
    一切漏已盡,    住是最後身,    如是諸人等,    其力所不堪。
    假使滿世間,    皆如舍利弗,    盡思共度量,    不能測佛智。
    正使滿十方、    皆如舍利弗,    及餘諸弟子、    亦滿十方剎,
    盡思共度量,    亦復不能知。    辟支佛利智,    無漏最後身,
    亦滿十方界,    其數如竹林,    斯等共一心,    於億無量劫、
    欲思佛實智,    莫能知少分。    新發意菩薩,    供養無數佛,
    了達諸義趣,    又能善說法,    如稻麻竹葦,    充滿十方剎,
    一心以妙智,    於恒河沙劫、    咸皆共思量,    不能知佛智。
    不退諸菩薩,    其數如恒沙,    一心共思求,    亦復不能知。
    又告舍利弗,    無漏不思議、    甚深微妙法,    我今已具得,
    唯我知是相,    十方佛亦然。    舍利弗當知,    諸佛語無異,
    於佛所說法,    當生大信力,    世尊法久後,    要當說真實。
    告諸聲聞眾、    及求緣覺乘,    我令脫苦縛,    逮得涅槃者,
    佛以方便力,    示以三乘教,    眾生處處著,    引之令得出。

    爾時大眾中,有諸聲聞漏盡阿羅漢阿若憍陳如、等,千二百人,及發聲聞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稱歎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難解,有所言說,意趣難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說一解脫義,我等亦得此法,到於涅槃,而今不知是義所趨。」

    爾時舍利弗知四眾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殷勤稱歎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難解之法。我自昔來,未曾從佛、聞如是說,今者、四眾咸皆有疑。惟願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殷勤稱歎甚深微妙難解之法。」

    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慧日大聖尊,  久乃說是法,    自說得如是   力無畏三昧、
    禪定解脫等,    不可思議法。    道場所得法,    無能發問者。
    我意難可測,    亦無能問者。    無問而自說,  稱歎所行道,
    智慧甚微妙,    諸佛之所得。    無漏諸羅漢、    及求涅槃者,
    今皆墮疑網,    佛何故說是。    其求緣覺者、    比丘比丘尼、
    諸天龍鬼神、    及乾闥婆等,    相視懷猶豫,    瞻仰兩足尊,
    是事為云何,    願佛為解說。    於諸聲聞眾,    佛說我第一。
    我今自於智、    疑惑不能了,    為是究竟法,    為是所行道。
    佛口所生子,    合掌瞻仰待,    願出微妙音,    時為如實說。
    諸天龍神等,    其數如恒沙,    求佛諸菩薩,    大數有八萬,
    又諸萬億國、    轉輪聖王至,    合掌以敬心,    欲聞具足道。

    爾時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須復說。若說是事,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驚疑。」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願說之,惟願說之。所以者何。是會無數百千萬億阿僧祇眾生,曾見諸佛,諸根猛利,智慧明了,聞佛所說,則能敬信。」

    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法王無上尊,    惟說願勿慮。    是會無量眾,    有能敬信者。

    佛復止舍利弗:「若說是事,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當驚疑,增上慢比丘、將墜於大坑。」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止止不須說,    我法妙難思,    諸增上慢者,    聞必不敬信。

    爾時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願說之,惟願說之。今此會中,如我等比、百千萬億,世世已曾從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長夜安隱,多所饒益。」

    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無上兩足尊,    願說第一法,    我為佛長子,    惟垂分別說。
    是會無量眾,    能敬信此法,    佛已曾世世,   教化如是等,
    皆一心合掌,    欲聽受佛語。    我等千二百、    及餘求佛者,
    願為此眾故,    惟垂分別說。    是等聞此法,    則生大歡喜。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請,豈得不說。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說此語時,會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五千人等,即從座起,禮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爾時佛告舍利弗:「我今此眾,無復枝葉,純有貞實。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聽,當為汝說。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舍利弗:

    「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華,時一現耳。舍利弗,汝等當信佛之所說,言不虛妄。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佛告舍利弗:「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

    「舍利弗,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舍利弗,未來諸佛、當出於世,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舍利弗,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諸佛世尊,多所饒益、安樂眾生,是諸佛、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舍利弗,是諸佛、但教化菩薩,欲以佛之知見、示眾生故,欲以佛之知見、悟眾生故,欲令眾生入佛之知見故。舍利弗,我今亦復如是,知諸眾生有種種欲,深心所著,隨其本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舍利弗,如此,皆為得一佛乘、一切種智故。」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舍利弗,諸佛出於五濁惡世,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如是舍利弗,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妒,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

    「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所以者何。佛滅度後,如是等經、受持讀誦解義者,是人難得。若遇餘佛,於此法中、便得決了。舍利弗,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無有餘乘,唯一佛乘。」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比丘比丘尼,    有懷增上慢,    優婆塞我慢,    優婆夷不信,
    如是四眾等,    其數有五千,    不自見其過,    於戒有缺漏,
    護惜其瑕疵。    是小智已出,    眾中之糟糠,    佛威德故去,
    斯人鮮福德,    不堪受是法。    此眾無枝葉,    唯有諸貞實。
    舍利弗善聽,    諸佛所得法,    無量方便力,    而為眾生說。
    眾生心所念,    種種所行道,    若干諸欲性,    先世善惡業。
    佛悉知是已,    以諸緣譬喻、    言辭方便力,    令一切歡喜。
    或說修多羅、    伽陀及本事、    本生未曾有。    亦說於因緣、
    譬喻並祇夜、    優波提舍經。    鈍根樂小法,    貪著於生死,
    於諸無量佛,    不行深妙道,    眾苦所惱亂,    為是說涅槃。
    我設是方便,    令得入佛慧,    未曾說汝等、    當得成佛道。
    所以未曾說,    說時未至故,    今正是其時,    決定說大乘。
    我此九部法,    隨順眾生說,    入大乘為本,    以故說是經。
    有佛子心淨,    柔軟亦利根,    無量諸佛所,    而行深妙道。
    為此諸佛子,    說是大乘經。    我記如是人,    來世成佛道,
    以深心念佛,    修持淨戒故。    此等聞得佛,    大喜充遍身,
    佛知彼心行,    故為說大乘。    聲聞若菩薩,    聞我所說法,
    乃至於一偈,    皆成佛無疑。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無二亦無三。    除佛方便說,    但以假名字,    引導於眾生,
    說佛智慧故。    諸佛出於世,    唯此一事實,    餘二則非真,
    終不以小乘、    濟度於眾生。    佛自住大乘,    如其所得法、
    定慧力莊嚴,    以此度眾生。    自證無上道,    大乘平等法,
    若以小乘化、    乃至於一人,    我則墮慳貪,    此事為不可。
    若人信歸佛,    如來不欺誑,    亦無貪嫉意,    斷諸法中惡。
    故佛於十方,    而獨無所畏。    我以相嚴身,    光明照世間,
    無量眾所尊,    為說實相印。    舍利弗當知,    我本立誓願,
    欲令一切眾、    如我等無異。    如我昔所願,    今者已滿足,
    化一切眾生,    皆令入佛道。    若我遇眾生,    盡教以佛道,
    無智者錯亂,    迷惑不受教。    我知此眾生,    未曾修善本,
    堅著於五欲,    癡愛故生惱。    以諸欲因緣,    墜墮三惡道,
    輪迴六趣中,    備受諸苦毒,    受胎之微形,    世世常增長。
    薄德少福人,    眾苦所逼迫,    入邪見稠林,    若有若無等。
    依止此諸見,    具足六十二,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捨,
    我慢自矜高,    諂曲心不實,    於千萬億劫、    不聞佛名字,
    亦不聞正法,    如是人難度。    是故舍利弗,    我為設方便,
    說諸盡苦道,    示之以涅槃。    我雖說涅槃,    是亦非真滅,
    諸法從本來,    常自寂滅相。    佛子行道已,    來世得作佛,
    我有方便力,    開示三乘法。    一切諸世尊,    皆說一乘道,
    今此諸大眾,    皆應除疑惑,    諸佛語無異,    唯一無二乘。
    過去無數劫,    無量滅度佛,    百千萬億種,    其數不可量。
    如是諸世尊,    種種緣譬喻,    無數方便力,    演說諸法相。
    是諸世尊等,    皆說一乘法,    化無量眾生,    令入於佛道。
    又諸大聖主,    知一切世間、    天人群生類,    深心之所欲,
    更以異方便,    助顯第一義。    若有眾生類,    值諸過去佛,
    若聞法布施,    或持戒忍辱、    精進禪智等,    種種修福慧。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諸佛滅度已,    若人善軟心,
    如是諸眾生,    皆已成佛道。    諸佛滅度已,    供養舍利者,
    起萬億種塔,    金銀及玻璃、    硨磲與瑪瑙、    玫瑰琉璃珠,
    清淨廣嚴飾,    莊校於諸塔。    或有起石廟,    栴檀及沈水,
    木蜜並餘材,    塼瓦泥土等。    若於曠野中,    積土成佛廟。
    乃至童子戲,    聚沙為佛塔。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若人為佛故,    建立諸形像,    刻雕成眾相,    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寶成,    鋀石赤白銅、    白鑞及鉛錫,    鐵木及與泥,
    或以膠漆布、    嚴飾作佛像,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彩畫作佛像,    百福莊嚴相,    自作若使人,    皆已成佛道。
    乃至童子戲,    若草木及筆、    或以指爪甲、    而畫作佛像,
    如是諸人等,    漸漸積功德,    具足大悲心,    皆已成佛道。
    但化諸菩薩,    度脫無量眾。    若人於塔廟、    寶像及畫像,
    以華香幡蓋、    敬心而供養。    若使人作樂,    擊鼓吹角貝,
    簫笛琴箜篌、    琵琶鐃銅鈸,    如是眾妙音,  盡持以供養。
    或以歡喜心,    歌唄頌佛德,    乃至一小音,    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亂心,    乃至以一華,    供養於畫像,    漸見無數佛。
    或有人禮拜,    或復但合掌,    乃至舉一手,    或復小低頭,
    以此供養像,    漸見無量佛。    自成無上道,    廣度無數眾、
    入無餘涅槃,    如薪盡火滅。    若人散亂心,    入於塔廟中,
    一稱南無佛,    皆已成佛道。    於諸過去佛,    在世或滅後,
    若有聞是法,    皆已成佛道。    未來諸世尊,    其數無有量,
    是諸如來等,    亦方便說法。    一切諸如來,    以無量方便、
    度脫諸眾生,    入佛無漏智,    若有聞法者,    無一不成佛。
    諸佛本誓願,    我所行佛道,    普欲令眾生、    亦同得此道。
    未來世諸佛,    雖說百千億、    無數諸法門,    其實為一乘。
    諸佛兩足尊,    知法常無性,    佛種從緣起,    是故說一乘。
    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    於道場知已,    導師方便說。
    天人所供養、    現在十方佛,    其數如恒沙,    出現於世間,
    安隱眾生故,    亦說如是法。    知第一寂滅,    以方便力故,
    雖示種種道,    其實為佛乘。    知眾生諸行,    深心之所念,
    過去所習業,    欲性精進力,    及諸根利鈍,    以種種因緣、
    譬喻亦言辭,    隨應方便說。    今我亦如是,    安隱眾生故,

    聽說修行高的人在涅盤後..所遺留下來的肉身不會腐化還會有淡淡的香味...民間稱之為金身...最有名的是禪宗六組...在台灣有這種金身嗎?如果有又在哪裡呢?請知道的人告訴我一下..

      最佳解答

      • 發問者自選
      回答者:Hans
      ( 初學者 3 級 )
      回答時間:2005-02-02 11:05:09
      [ 檢舉 ]
      1.慈航法師,肉身菩薩。

      汐止大尖山慈航堂。

      從汐止火車站附近的秀峰國中上去。

      在當地問人最快啦。



      2.清嚴法師

      新店海藏寺

      http://www.chibs.edu.tw/academic/projects/taiwan/formosa/people/1-qing-yan.html



      3.瀛妙老和尚

      北投安國寺

      沿復興三路上大屯山的路旁,有一座不起眼的指標,標示前往安國寺。

      http://www.spps.tp.edu.tw/north/%AF%AB%A9%FA%C5@%A6%F6/%A6w%B0%EA%A6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