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日 星期日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幹

2008-04-28 17:17:07
歸檔在 宗教對話 | 瀏覽 2669 次 | 評論 4 條

---- 简评星云大师、刘长乐 <<包容的智慧>> 一书
黄保罗

享誉华语传媒界的凤凰卫视掌舵人刘长乐与云水日月走遍全球的人间佛教推动者星云大师,通过“有容”、“伏惑”、“若水”、“度己”、“变通”、“多元”、“管理”和“信远”八个视角进行对话,推出思想交融的结晶《包容的智慧》。加上本书国家宗教管理局长叶小文这位宗教管理者作序,体现了宗教、传媒和当局三方的观点,确实有独特之处。

所谓对话就是意思在关系之间或之中的流淌 “the flow of meaning between or in a relationship” )。
根据参与者,“对话”(dialogue)一词的希腊语原文为 διά (diá, through 通过,凭借) + λόγος(logos,word,speech )因为词头“ διά-”(diá-,through,经过,凭借) 不同于“δι-” (di-, two,二) ,故对话参与者可以多于二。若不把叶先生包括在内,本书的对话则只是星云大师和刘先生二人。
根据动机和目的,对话可以分成:求同(找出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求异(找出二者之间的不同点)、求真理(判断何方正确,何方错误)和求理解(努力客观中立的比较和对话)。由此来看,《包容的智慧》其实主要是求同的对话。这里需要注意的原因可能是,星云大师每每从佛教立场出发,长乐先生看似从旁观角度切入,可刘先生这位传媒人的思想中潜藏的“先见”很明显受到了佛教的极大影响;故而,他对佛教言说多有认同,与星云大师的对话也就自然显得和谐流畅。

整个对话的核心以问题为主轴,“有容”、“伏惑”、“若水”、“度己”、“变通”、“多元”、“管理”和“信远”八个视角的根基都是“包容”,说到了包容的必要性和好处,谈及了缺乏包容的坏处和弊端,读来受益良多,对话彰显了包容乃是智慧的感召之力。唯嫌不足的地方是,读者虽能认同包容的“概念”,却不一定找得到实现包容的“技能和方法”。知道什么是真理,跟行在真理之中,虽然密切相关,却也有根本的差异,因此,如何解决“知”与“行”的关系,仍然是读者所期待的。
在诸多的文明和宗教之中,二位大师均提倡“多元主义”,其实,“人间佛教”从创办人太虚大师开始,就注重学习基督教的“入世”精神,特别借鉴了在差传和慈善事业上的作法,因此,通过办孤儿院和学校等机构,借助办报纸和电视台等方式,人间佛教真的使佛教离开深山老林走入了人间。这种提倡多元的作法本身就是“包容”。但仍然使笔者觉得遗憾的是,基督教与佛教在“包容”上的根本特点,在二位的对话中没有多少涉及。
面对他者,需要以相互的理解为基础,通过彼此的尊重,最后才有可能走向包容。这一点,二位在对话中有所提及。
可面对痛苦和伤疼,如何能够达到“在心字头上插一把刀”的“忍”,读者可能会觉得缺乏实际的操作性。无言沉默的忍耐,可能会使人达到“退一步海阔天高,忍一时心平气和”的境地;但被迫的忍耐更有着把人带向“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危险。
面对不愉快,正常人难免忧伤,驱除忧伤的最好方法可能不是被迫的包容,也不是无奈的忍受,而是一种主动的“原谅”,基督教称之为“饶恕”。

“饶恕”是指“一笔钩销、不再去追究对方的亏欠”;“不再愤恨”;我们不只是对伤害我们的人口头上说:“我原谅你”,而且也意味着我们要彻底地忘却那伤害我的事件和令我伤心的情感。意思是说,所有的愤恨都消失了,不管我们是多么地想报复。
“饶恕”或“原谅”是一个主动的动词,它不容许我们坐待对方悔过,否则,伤害了我的人将仍然继续掌控我们。所以,原谅表示我们要主动地踏出使得人际关系得到医治的第一步,不要等待对方来向你我示好。
原谅的意义还包括:“放弃或牺牲”。若有某人侵犯了你我的权利,原谅的意义便是说,你我放弃采取行动的权利,也不自己去求取公平,无论你自己感到应该如何报复才算公平。原谅的意义是有恩慈,而不是要求公平──这跟社会教导我们的背道而驰。
这样做不是傻,也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它能使你我摆脱“使骨枯干”的“忧伤”,能带给你我“好似良药”的“喜乐之心”。
所以,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

当然,要去原谅伤害过我们的人,谈何容易?将来找机会再专门写一篇小文章谈谈“为什么难以原谅他人?”

* 星云大师、刘长乐2008<<包容的智慧>>,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