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3日 星期五

「氣沈丹田」談養氣(作者:含光)

八極養氣以鬆為要,蹲樁時,若將意念集中於丹田,則丹田自然而然會產生熱氣,這是養氣的開始一旦養氣到達某一階段,內氣自然而然會順著督脈向上走,進而打通尾閭,夾脊,玉枕三關,(也就是所謂的小周天)。而隨著手足的運作,更可以打通四肢的血脈(也就是大周天)。養氣的目的就是通暢身體的大小周天,使血脈運行順利,但是練習時不可以操之過及,尤其要避免強行用意念導引(有些派別有意念導引的煉氣方法,但不在本文討論之中),否則非常容易產生偏差,甚至導致精神異常,走火入魔,反而不好。以下就幾項要領試論如下: 
一、身   養氣首先要能恢復骨骼的自然,然後能使血行順暢,臟腑各安其位。這是藉由八大要領以及鬆字訣的要求而達到此一目的。而八大要領指的即是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等八個部分所須注意的重要事項。 
頭為一身之主。練習時,頭須端正並略帶頂勁,頸部不可用力太過而導致僵直,下顎微收,但不是低頭。這些要求的意義在於使腦神經叢暢通,並減少頸動脈上沖的血液,進而減少妄念,使心較為沈靜。心靜則意專,內氣易於生發,也不致於會因為心念妄動而使內氣散亂,增加內氣運行的困難性。 
其次,兩肩須沈。沈肩指的是兩肩不能聳起,並有向下牽引之意。沈肩是鬆的自然表現,從技擊的觀點來看,聳肩會使得重心較為不穩,,若從身體的結構來看,聳肩會使得腰骨隨之上升,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負擔,且肩部一聳起則內氣會停滯在肺部,肌肉也會變得較為僵硬,這些對於養氣來說,都是很不利的。
 肘部若能夠放鬆自然不會外翻,墜肘的勁道上傳至肩部,再加上手部鬆緊的正確掌控,內氣的傳導路徑便能夠通暢,內氣在配合走架(或養生功法)而運行大周天時就不致於產生障礙。 
談養氣不能不談到脊椎。對脊椎要求是各家共通的,這是因為脊椎中的脊髓與腦神經相連貫,各部分的神經系統亦以此處為根,所以脊椎可以說是養氣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人體經絡中,位在此處的是督脈,督脈之名,即是取此脈能「總督各脈」的意思。脊椎的訓練是一門學問,但是限於篇幅,在本文中,僅略作描述。胯部放鬆下坐,尾閭向內捲收,而使得脊骨能保持中正,這樣內氣才能直貫頭頂。脊椎若是偏斜,便會使脊髓神經受到壓迫,容易使臟腑發生病變。
內氣煉養到一定程度時,精氣神便能經由脊椎而匯聚於百會穴,道家稱之為「三華聚頂」,是修煉的極高境界。 
無論是坐胯,曲膝,足穩都是對下盤的要求。八極拳極重下盤功夫的培養,除了技擊上的目的,也與養氣相關。<莊子>一書中有提到:「真人之息之踵,常人之息以喉」。氣息的深淺與修為相關,道家認為氣息越深越能維持長壽。練習時,下盤功夫如果不足,氣息便會浮動。練功時遇上這種狀況,我個人常用的應對之道是放鬆膝胯,五趾微微抓地,使重心下沈,並把意念下注於丹田,收攝心神不使散亂,便能使練習持續下去。下面我繼續再談談氣的問題。
二、氣    這裡主要談的是呼吸之氣。剛開始練八極的人,走拳架時除了發勁吐氣之外,並不特別強調呼吸該如何與動作配合。事實上,強調這些反而會使初學者動作不順,氣息紊亂,所以練習拳架時只要能夠放鬆,使呼吸自然順暢即可。而本門的養生功法則是利用極簡單的動作配合呼吸以達到健身的目的。原則上,以開展的動作幫助吸氣,而以收斂的動作幫助吐氣。開闔的動作與呼吸相應,便能夠利用到日常呼吸時大多閒置不用的肺泡,增加肺活量,以達到健身的目的。 
在武術上,是以腹式呼吸為主,這是因為胸式呼吸的容量較為有限,而且肺屬陰,並不適合做劇烈的振盪,否則易致內傷,使用肺部呼吸的拳種不是沒有,但大多得服用藥物以預防或治療內傷。腹式呼吸有一些須要注意的地方:身體重心下沈,身體放鬆,內氣自然能進入丹田,不須急於求成,而且氣沈丹田並不是讓氣凝結於一處,所以練至腹大如鼓未必是好事,很可能是過分意守丹田而引起的反效果,這對氣走帶脈會產生障礙。.
在練習的時候,呼吸應保持自然。在呼吸的時候如果感覺有聲音稱為風相;感覺氣息急促而不通暢稱為喘相,感覺氣息不夠沈靜細微則為氣相,都不是最正確的呼吸方式。正確的呼吸方式應該是柔和而且細緩的。
在 師爺的養氣還原功法中,有一些關於閉氣的練習。閉氣是一種對氣脈加壓的方式,這種練習法來源甚早,一方面它從呼吸方式著手,易於掌握,再方面,閉氣能幫助收斂心神。但是因為它很容易產生弊端,所以練習時必須特別加以注意,修習時必須鬆靜自然,不可勉強。尤其是氣停於胸部容易傷到三焦,閉氣時發勁或做較劇烈的動作時會導致內傷。因為閉氣比較危險,所以必須有明師在旁指導為佳。
三、意    養氣時須要保持意念的專一。意守丹田(中宮)可助凝聚精神。但意守丹田不可太過,尤其要配合生理狀況做調整。如果是患有腎臟衰弱或有陽痿早洩等毛病的人,意守丹田容易導致病症的加劇,而女子(尤其是孕婦)更有血崩之虞
意守丹田須從鬆字入手,雜念難除時不可勉強。「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見<養氣還原論>一文)。意念置於丹田,放鬆即可。由於丹田是人體裡的太極,為至虛之處,彷彿復歸於先天胎元的狀態,所以此過程稱為「逆返先天」。
意守丹田只是一個方便法門,氣對意的要求重點還是在一個「靜」字上。精神若是時時保持虛無恬淡,人體才能完全發揮潛能,這也就是「虛靜」的境界。  師爺說:「學拳要緊處,在正氣安神,定心守口而已。」這也正是養氣的訣竅所在。 
意念的煉養關乎個人修養,<大學>上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些修身的工夫並不是空話,經由武術的訓練,確能幫助達到克己自律的地步。我個人認為,武術若是不能由修身進入修心,那麼,即使技巧再高,也算不上發揮了武術的核心價值。
掌控意念極其不易,妄念想像過多則容易走火入魔,所以這裡僅以孟子「氣以直養而無害」作為結論。事實上,養氣只要能循序漸進,不作非分之想,定能有所成就,是不必也不能操之過急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